McK & Note

聽/KASHIWA Daisuke - Stella

KASHIWA Daisuke 是電影《言の葉の庭》的配樂師,因為我看完電影通常會找配樂來聽,所以自然而然接觸到他過去的作品。其實《言の葉の庭》中的配樂大都是他過去專輯《88》的改編,如 My Favorite Things 對應 A Silent SummerThe Afternoon Of Rainy day 對應 Travel Around Stars,所以他幾乎沒有為了這部電影特別作曲,不過意境倒是很合。這些配樂也是他少數純鋼琴演奏的作品,其它的大多還會穿插電音、碎拍等等,很多評論將他和 world’s end grilfriend 歸為一類,我也覺得雖然兩者的創作手法不盡相同,在孤寂、希望等心理風景的描繪上倒很相似,談到這點,應該把《東京奏鳴曲》Kazumasa Hashimoto 也算進來。
 
在他過去的作品裡,《Program Music I》是張非常特別的專輯,裡面只有收錄兩首曲子,Stella 和 Write Once, Run Melos,分別以宮澤賢治的《銀河鐵道之夜》和太宰治的《跑吧!美樂斯》作為創作主題。它們的特徵很明顯,Stella 長 35 分鐘,Write Once, Run Melos 長 25 分鐘,都遠遠超過一般人試聽的長度,所以是需要耐下性子慢慢聽的作品。這篇文章先談 Stella,或許等以後有空,再補寫一篇 Write Once, Run Melos 的,後者原著比前者的單純,曲子所對應的情景也就很好理解;不過如果要談氣氛和美,前者更勝一籌,至今《銀河鐵道之夜》還是宮澤賢治最有名也最美的作品。
 
和《銀河鐵道之夜》有關的音樂其實不少,有 1996 年久石讓的版本,以及 2007 年加賀屋玲的版本,兩張專輯都根據書中章節切割曲目,所以沒有什麼對應上的問題,聽者可以直接感受詮釋;不過 Stella 是整整一首歌,就算讀過原著也不一定清楚曲中各段所對應的章節。我第一次聽的時候覺得很迷惘,雖然在那之前我已經讀過很多遍《銀河鐵道之夜》,但時間太長、轉折太多,聽完以後我還是不瞭解 KASHIWA Daisuke 想表達什麼。但我滿喜歡曲子的氣氛,所以之後又有意無意地聽了一百多遍,現在我比較能理解曲子的結構與該注意的地方。
 
曲子的視角和小說相同,都是出自主角喬凡尼,所以曲子裡幾個明確的起伏可以直接對應到他的心境,儘管比例和原作不盡相同。只是 KASHIWA Daisuke 除了詮釋主角的心境,也包括了大環境的氛圍:幽暗的太空、夢幻的鐵道之旅、景色背後的意涵等等……雖然我剛開始聽的時候,會急著在曲子中尋找原著情節,有些片段得靠《88》中的曲子定位;後來我發現 KASHIWA Daisuke 所詮釋的是更抽象的「氣味」,他一方面萃取各章節的特質進行創作,一方面將符號拆散,留給聽者想像空間。整首曲子的前段是喬凡尼的自卑和坎帕內拉的不安,中段是路上景色的奇幻和天蠍的哀傷,最後是幸福的追尋和回到現實,可以聽出曲子雖長, KASHIWA Daisuke 還是省略了不少橋段,將重點放在幾個關鍵的情感上,我認為這也滿符合原著精神。
 
對喬凡尼來說,從自怨自艾,到匆匆踏上未知的旅程,見識到前所未有景象,並再次與自己的自卑、顧慮做結合,看似相似的曲調,透過不同的調節與處理,反映出人性中深淺、互為隱喻的層次,並在最後達到靈魂上的迭起與昇華。儘管開頭與結尾一樣的平淡、孤寂與無味,在最後一波高亢前的沈澱當中,作者加入了幾個不規則的音,他們漸漸又自成另一套旋律,是一個偉大的隱喻:這趟旅程在心中履歷過的,是為日後播下更偉大的種子,亦即宮澤氏最深刻的寓意。」
 
1927 年,宮澤賢治完成《銀河鐵道之夜》的初稿,我們現在讀到的其實還是未完成的作品。他將沿著南樺太鐵軌行走所見的部分風景寫進了這本小說,二次大戰結束以後,樺太全島被蘇聯控制,改稱庫頁島,形狀還是像條上鉤的魚。八十年後,KASHIWA Daisuke 發佈《Program Music I》專輯,如今我們還能從 Google 街景上看到島上風光,那份孤寂與哀傷卻僅存於小說和歌曲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