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cK & Note

M/研究:新聞和追蹤技巧

Resources

如果平常沒空分析報告,讀新聞也是不錯的選擇。不過商業新聞網站實在太多了,這篇只列出幾個我常讀的,以及分享幾個追蹤新聞的方法,培養接受和閱讀商業資訊的習慣。

「研究」系列文章(待續):


以下我將平時閱讀的新聞分成故事即時知識,之所以這樣分,是因為不同新聞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和頻率,唯有清楚每一個新聞管道的特性,才能善用時間和注意力。對我來說,故事包含完整的邏輯、證據和結論,它們談的通常不是很即時的事情,而且通常會依循一個主題,比方說老年化、歐盟或貧富差距,讀這類新聞的目的在於訓練思考;即時顧名思義,和當下發生的事情有關,讀這些新聞能幫助我快速瞭解事情的全貌,例如美國大選、全球安全等等;知識則是單純的科普知識,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,可以當作滿足好奇心的日常消遣,也可以當作維持思考的 Brain Food。

當然,大部分的媒體都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新聞,並不能簡單地用這三個類別劃分,例如 FT 既有即時金融新聞,也有比較穩重的 Lex 專欄;Vox 雖然對每個議題談得比較深入,報導焦點也是跟著時下發生的事情變化。一則新聞是即時、故事還是知識,還是和個別內容有關。


故事:完整的邏輯、證據和結論

The Economists(經濟學人)

相關連結:The EconomistsFacebook

談到商業新聞,就不得不提到 The Economists。我開始認真讀 The Economists 是在準備 GMAT 期間,Verbal Study Guide 將它列為推薦讀物,認為它「使用字彙很有深度,而且文法很精確」,適合用來練習 Reading Comprehension 和 Sentece Correction。GMAT 考試讓我瞭解商業資訊應該兼具數據和邏輯,The Economists 兩者兼具,因此考完以後我更喜歡讀它,用這些報導來分析假設和結論,畢竟比起 FT、Bloomberg 和 WSJ 三者,The Economists 更偏向長期追蹤報導。除了新聞以外,The Economists 底下還有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(EIU),和一般諮詢公司一樣,時常發佈研究報告。我曾在〈讀/ECN-應對亞洲新常態〉 一文中分析 EIU 的報告。不過 EIU 比較新,我覺得 The Economists 的文章還是比較犀利。

The New York Times(紐約時報)

相關連結: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Facebook(英文)、Facebook(中文)

雖然 NYTimes 聽起來像是即時新聞,但其實 NYTimes 平常也會推送許多事件、生活相關的長篇文章,例如私募一哥紅水銀的報導,還有經典的週日書評。這些都讓 NYTimes 讀起來不只像即時新聞。除了商業以外,NYTimes 涵蓋的主題、類別非常廣泛,讀者可以許多新聞切入,並思考其中邏輯,這對還不熟悉商業新聞但又想瞭解「怎麼讀新聞」的人來說應該很有幫助。而且諮詢所接觸的類別也是五花八門,所以重要的不是只讀商業,而是選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好好研究,培養良好的思考邏輯。唯一的缺點是有些中文的翻譯很怪。

Vox

相關連結:VoxFacebook

Vox 的議題比較偏向社會和政治,它的新聞通常不會只介紹「發生什麼事」,也會說明「發生這件事代表什麼」,所以它的 Slogan 是 Explain the news。例如在〈想/歐巴馬與槍枝管制〉一文中,Vox 不但解釋了為何 Obama 要簽署槍枝管制的行政命令,也利用 Flashcard 詳細說明第二修正案的內容,以及兩黨、NRA 的關係。這些豐富內容能幫助讀者深入瞭解議題,免受破碎資訊左右,因此對美國社會和政治議題有興趣的人可別錯過 Vox 的報導。


即時:和當下發生的事情有關

The Financial Times(金融時報)

相關連結:The Financial TimesFT 中文網Facebook

The Financial Times 最大的特色就是淡粉色(?)的紙張,以及很有深度的內容。跟 The Economists 類似,FT 的報導包含了許多關鍵數據、邏輯和結論,能幫助讀者瞭解重點,又不失大框架。如果我有幸在登機前看到淡粉色的報紙,我一定會想都不想就拿一份。更棒的是 FT 有中文版!而且相較於英文版只能讀部分內容,FT 中文網不但有中文新聞,還有 FT 商學院英語學習等科普內容,有助於提升商業 Sense 和商務英文,真的是非常佛心。

Bloomberg News(彭博社)

相關連結:BloombergFacebook

雖然彭博機很貴,對一般學生來說免費的 Bloomberg News 應該就夠了,它和 FT 一樣專注在金融和經濟議題上,首頁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指標和頭條,也有許多公司的完整財務數據。除了文字新聞以外,我也強力推薦 Bloomberg 所提供的免費線上直播,其中有些訪談真的很棒,可以用來瞭解市場動態和訓練英聽,以及稍稍感受忙碌的商業氣氛……最後,Bloomberg 也有中文版的商業週刊,你可以下載它的 iOS App,上面可以讀到雜誌的部分內容。

The Wall Street Journal(華爾街日報)

相關連結: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Facebook

WSJ 和 FT、Bloomberg 一樣,都是聚焦在財經動態的新聞平台。因為我平常都讀 FT,老實說我比較少特別讀 WSJ,只是當作另一個資訊來源。WSJ 和 FT 一樣會報導一些比較生活化的議題,也有中文版的華爾街日報。就我個人觀察,WSJ 跟 FT 最大的差別報導角度,前者的 Base 在美國,報導角度也就有點「美式國際視角」,後者比較關心歐洲事務(例如 Brexit)。除了本站,WSJ 另外還有 WSJ.D,專注在科技新聞上,和 The VergeWIRED 類似。

華爾街見聞

相關連結:华尔街见闻MoneyDJ 理財網 FacebookFundDJ 基智網

華爾街見聞是大陸的財經新聞平台,常發佈許多即時市場動態,適合用來習慣金融新聞,比較少長篇大論,有時會引用 Deutche Bank、Citi 和 Morgan Stanley 的研究,翻譯也翻得很勤,可以作為瞭解研報管道或國外消息的敲門磚。華爾街見聞有 WeChat 號,習慣用 Facebook 接受新聞的讀者可以 follow MoneyDJ 理財網或 FundDJ 基智網,它們常會轉載華爾街見聞的新聞。


知識:單純的科普知識

Wikipedia(維基百科)

相關連結:Wikipedia維基百科Facebook

雖然聽起來很老梗,但 Wikipedia 確實很好逛,畢竟它是線上最大的百科全書。除了直接搜尋感興趣的條目,我也常花好幾個小時讀各種主題,從一個條目讀到另一個條目,消遣好奇心和興趣。如果不知道從何開始逛起,可以參考每天的參考條目,或是 Facebook 上的隨機條目,也可以漸漸從中文版逛到英文版,培養英文能力。

知乎

相關連結:知乎(首頁需註冊)、Amazon

知乎上有許多專業回答,和 Wikipedia 條目不同的是這些回答不只是客觀的說明,還包括了個人觀點和經驗,所以經常可以挖到一些有趣的東西,例如〈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?〉、〈在麦肯锡工作是怎样的的体验?〉和〈如何制作出像顶尖咨询公司咨询顾问们那种风格的 PPT?〉。另外,知乎在 Amazon 上也會發佈《鹽》、《知乎週刊》等有趣內容,只要安裝 Kindle App 就可以下載免費內容。

MBA 智庫百科(MBAlib)

相關連結:MBA智庫百科

有時遇到比較艱深的商業名詞,如比率分析法盡職調查,中文版 Wikipedia 上並沒有很詳盡的解釋,就需要從 MBAlib 上找答案。除了標準的說明以外,每個條目還有很多教材或業界檔案可供參考,方便讀者更快掌握每個概念。國外類似的網站有 Investopedia,如果找不到某些文件,也可以在百度文庫經管之家上搜尋。



(Reading Comprehension 101:弄懂自己到底在讀什麼)


追蹤技巧:學會「如何閱讀」



上面提供的網站只是參考,一般來說只要認真讀,讀久了以後都會有自己的閱讀清單,但萬事起頭難,重點是怎麼把接收、思考資訊轉化為生活習慣。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分享了非常多網站,但我也清楚「如何閱讀」和「閱讀什麼」同等重要,所以我將分享三個追蹤資訊的方法,幫助讀者培養閱讀習慣。

Facebook

如果你跟我一樣幾乎整天都泡在 Facebook 上,那你可以乾脆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 News Feed。從本系列第一篇文開始,我就有附上每個網站的 Facebook Page,藉由以下方法可以打造自己平常接收的資訊。

  • 查詢自己喜歡的媒體有沒有 Fan Page,發文頻率和類型又如何
  • Like 這些 Fan Page,並參考 Facebook 所提供的相關媒體
  • 如果想第一手接收到這些資訊,可以在 Like Button 中選取 See FirstGet Notification
  • 平常逛 News Feed 的時候,善用貼文右上角選項中的 HideUnfollow 甚至 Report

 
如此一來 News Feed 會漸漸調整回適當的內容。需要注意的是 See First 的額度為最多 30 個,這其實滿合理,畢竟如果 See First 的東西太多,就失去了 Highlight 的功用,所以讀者應該避免迷信品牌而身陷資訊洪流中,時時關心自己在 Facebook 上讀些什麼,並持續設定演算機制,讓自己花在 Facebook 上的時間更有價值。

到目前為止,我的 News Feed 大約是 40% 綜合資訊,60% 社交動態;當然,我每天還是會注意有沒有有趣的 Fan Page,並持續調整自己的 News Feed。同理,如果你偏好的社交平台是 Twitter 或 LinkedIn,也可以採用相同的方式管理閱讀內容。

Email

如果你不想讓資訊干擾自己上 Facebook 八卦的興致,也可以考慮用訂閱電子報的方式接收資訊。雖然電子報比較少見,但大部分的主流媒體、諮詢公司都有電子報,而且電子報的內容通常比貼文、快訊來得簡鍊,適合喜歡定期更新主要議題的讀者。訂閱電子報的方法通常是:

  • 找找看該媒體的官網中有沒有 NewslettersSuscribe to Newsletter 等字樣
  • 在相應頁面或表格中填入自己的 Email
  • 完成後續驗證手續

 
有些功能比較強大的電子報還會請你選感興趣的內容、發送頻率等等,這些還是要量力而為。如果有天不想讀了,退訂電子報是比較正常的方法,通常可以在信中可以找到 Unsuscribe 的連結。如果只是把電子報丟進垃圾信箱,可能對派報方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,像是降低信用分數。為了確保資訊正常流通,請盡量遵守電子報的訂閱規定。

RSS Reader

如果你既不希望 News Feed 變質,也不希望收件匣被電子報塞爆,而且相信自己有毅力每天接受新資訊(這點最重要),卻又嫌一個一個開網站太麻煩,那 RSS Reader 應該就是終極解答了。RSS 是一個消息規範格式,它明確定義了一篇文章的各種訊息(標題、發佈日期等等),方便電腦讀取更新資訊,於是各種支援 RSS 的網站和 RSS Reader 也就應運而生。我個人覺得在 Google Reader 關閉以後, Feedly 最好用,介面也很美觀,所以我以 Feedly 為例,訂閱流程如下:

  • 註冊一個 Feedly 帳號,或用 Google 帳號登入
  • 在 Chrome 上裝 Feedly 的 Plug-in
  • 瀏覽你感興趣的網站,如果它有提供 RSS,Feedly 的按鈕會轉為綠色
  • 點綠色的 Feedly 按鈕,並點 +feedly 字樣,將該網站的 RSS Feed 加入 Feedly

 
接下來你就能在 Feedly 上看到來自各個網站的最新資訊了。不過逛 Feedly 和逛 Facebook 一樣,讀者仍要注意資訊是否過多、是否集中。對此,電腦玩物寫了一篇〈Feedly 完全上手教學〉,可以幫助讀者快速瞭解封面故事、清單的使用方法。除了 Feedly 以外,FlipboardInoreader 都是一時之選;Evernote 只要經過 IFTTT 稍加設定也能成為不錯的 RSS Reader。

使用心得



我用 Facebook 作為平常接收資訊的工具,到目前為止感覺還滿好,我既能馬上收到 McKinsey、MGI 的貼文通知,或閱讀最新的外文報導,也可以關心好友動態。我過去曾試過各種方法降低自己的 Facebook 用量,因為我覺得一直滑 Facebook 實在有點浪費時間,但這往往只是三分鐘熱度,時間一久我又黏在 Facebook 上。直到有天我突發奇想,決定改造自己的 News Feed,閱讀品質才有所改善,也才漸漸覺得上 Facebook 是有意義的事情。我對 News Feed 的現況還算滿意,也不排除以後會考慮回歸 RSS Reader,不過不管用什麼工具(或演算法怎麼變),瞭解自己在讀什麼、自己喜歡讀什麼並管理自己的閱讀工具,永遠是最重要的。



圖片來源:UnplashPexe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