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cK & Note

想/日本的第四支箭

這篇 2015 年三月的 MGI 報告討論了日本的未來,提出安倍三支箭以外的第四支箭——「重啟生產力與經濟成長」。在瞭解第四支箭的詳細內容前,我們先來釐清前三支箭究竟為何,畢竟這個詞很常在媒體上看到,象徵日本整頓經濟的重要指標,很多人卻不一定清楚具體政策。根據 Wikipedia 的「安倍經濟學(Abeconomics)」條目,這三支箭分別為:

  1. 大膽的金融政策(monetary policies)
  2. 機動的財政政策(fiscal policies)
  3. 喚起民間投資的成長策略(economic growth strategies to encourage private investment)

現況與建議

其中,金融(貨幣)政策指的是針對利率、匯率、存款準備金率、貨幣發行量等項目的調節,對應日圓貶值、實施負利率等政策;財政政策指的是針對稅收、國債、政府支出等項目的調節,對應調高消費稅、購買國債等政策。至於第三點比較白話、廣泛,和推動地方創生、國土強韌化、加入 TPP、促進女性就業等政策都有關。不過 MGI 報告提到,這三支箭雖然給日本再成長提供了良好環境,卻難以滲透到狀況不佳的民間企業,它們需要更直接、可執行的政策。於是從上到下、從宏觀到微觀,MGI 針對私人部門給出了第四支箭,預計一旦實施,日本的生產力與附加價值將可提升 28%,它的詳細內容如下:

匯聚全球頂尖:

  • 不再依賴本國市場,追求真正的國際化
  • 確保產品以外的附加服務符合國際水準
  • 持續數位化,提升 IT 硬體、改善流程
  • 改善現實環境,追求成本最佳化

採用嶄新科技:

  • 掌握大數據,改善運營能力
  • 落實自動化,解決勞工短缺問題
  • 利用科技改革生產流程

打造方法和績效導向的組織:

  • 移除政策壁壘,引入競爭重整行業
  • 重視能力與責任,而非年資
  • 改善工作環境和規則,留住資深或潛在人才
  • 瞭解顧客需求,提升研發成本回報

 
這些建議大多看起來理所當然,但不能只把它們當常識塞進腦袋就結束了;面對一份報告,我們還需要問:

  1. 如何得出 28%?
  2. 如何得出這些結論?
  3. 如何應用這些結論?

 
所以得讀 Executive Summary 以外的其它部分,這份報告的主文架構如下:

  1. The origins of Japan’s productivity imperative
  2. The opportunity for a new path
  3. A sector-level road map
  4. The enablers of growth

如何得出 28%

直接搜尋 28%,可以看到 Exhibit 5 中包括了三個數據:

  • 2011 年附加價值,來自全球投入產出資料庫(WIOD)
  • 2025 年預估值,來自前者乘上 GDP 年增 1.3%
  • 2025 年改善值,來自前者加上四大行業的增長值

 
於是我們一次弄清楚了附加價值(Value added)的定義和對應數據,以及 28% 是哪來的;但如果再仔細想「增長來源為何」,就可以進一步討論預估方法。MGI 將附加價值的增長來源分成四個行業:先進製造、零售、金融服務和健康,並試著將它們的增幅套用在相似的產業上,得出一個其它行業的大宗。為什麼會選這四個行業呢?報告裡並沒有特別提到這點,只說它們能代表日本經濟的方方面面,並能作為改革的起點。至於如何得出這四個行業的增長值,這部分的詳細內容直接對應報告中的第三章 A sector-level road map,篇幅佔了報告四成,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下載完整報告來讀,預估方法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步驟:

  • 定義現況與問題
  • 細分可採取的策略與受影響的使用情境
  • 鎖定相關數據,量化影響
  • 相乘、加總得出變化量

 
這些步驟看起來很簡單,實際去讀、去寫一份報告,又是另一回事。或許讀了《Case in Point》可以讓你知道以上分析架構,以及一些基本的模型,但要針對一個產業提出具體建議,預估出來的值要夠准,還需要累積對該產業的觀察與見解。如果你對以上四個產業有興趣,不妨下載完整報告認真體會研究者的心血。

如何得出這些結論?

我們可以先搜尋這些結論,從它們第一次出現的地方往前讀,瞭解 MGI 是怎麼得出這些結論的。從本報告的第一章可以看出,MGI 從一開始就將問題鎖定在「生產力(Productivity)」上,包括以下問題:

  • 保護政策
  • 股市、房市泡沫
  • 年功序列和派遣的兩難
  • 人口老齡化

這些現象已經造成日本各產業的生產力遠遠落後美國,如果持續下去,會導致國債高漲,使日本成為全球負債率最高的國家。所以在接下來的第二章裡,MGI 清點了各領域可能改善的方面,比方說對資本更加開放的市場、更具國際觀與實用性的高等教育、經濟有效的老年健保等等,配合全球化、老齡化和都市化三大趨勢,歸納出以上建議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,這些建議寄望於私人部門身上,因為它們是日本經濟的主體,企業家眼光必須放遠一點。

如何應用這些結論?

每篇 MGI 報告都會給出一些結論或建議,但要運用它們,首先應該考慮的是「我是誰」。以「第四支箭」這篇報告來說,它所提出的建議涵蓋企業內部和外部,如果我是企業家,那我能控制、改善的應該集中在前者,也就是改善年資、國際化程度和運用高科技等等;如果我是政府官員,那我應該思考如何運用後者的建議,包括放寬移民、投資等限制,考慮讓保護政策退場。

釐清了自己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以後,才能繼續挖掘解決問題難處。比方說,改善年資說來容易,但可能遇到的問題包括:

  • 老員工的反對聲浪
  • 管理團隊大換血,引發股東和客戶擔憂
  • 人事成本上升

 
如果不考慮這些問題,只是想著「建議不錯」就貿然應用,可能會造成公司危機,所以還得深入調查,確定哪些結論可以採用,哪些不行。如果調查到最後感到頭昏腦脹,那可以考慮聯絡 McKinsey Solutions……畢竟這是 MGI 發佈這些報告的目的之一。

感想

其實打從安倍經濟學問世以後,我一直認為這些政策對日本所造成的實質影響,在外人眼中和降價促銷沒什麼差別,畢竟匯率一旦降低,買任何日本的商品都會變得便宜,這也是這幾年日本旅遊業興盛的主因。但降價促銷只是一個小手段,真正重要應該是能不能趁機將供應鍊關係、庫存、顧客滿意度等方面帶起來,以及最後營收到底能不能增加,否則忙碌一場卻發現結果依舊,下場是很慘的。所以 MGI 的第四支箭確實滿重要,它著重在私人部門的改革,改善日本的工商體質;雖說第三支箭包含了一部份的內容,日本政府在推行負利率之餘,或許可再認真審視經濟實況。

圖片來源:Pexel